Menu
从尺度与美学到艺术与人文 | STUDIO.Y & ART U
2021-04-07

1月5日,STUDIO.Y设计总监余颢凌在ART U设计课 · 嘉年华重庆站中,分享了我们的设计观,探讨了私宅设计中的人文与艺术。

 

私宅空间,注重一“私”字,私密、私享,承载私人生活,在形式意义上提供包裹之感,正如中村好文向往的“巢穴”“密室”“洞穴”等的温暖原始的建筑隐喻;在精神意义上,提供梦想与安慰,寻找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与巴什拉的梦想之所。

 

 

言说之初,首先回归到空间的尺度与美学,回到这两座意义的“大厦之基”。

 

 

尺度

 

空间,于福柯而言,是在“异托邦”中绘制权力的模型;于柯布西耶而言,是那间他甘愿老死于斯的十几平米的马丁角小屋;于巴什拉而言,是被想象力所把握着的内心空间。

 

不同的哲学家、建筑师拥有着各自热衷的空间尺度,而,于普适性的私宅而言,尺度在物理维度维系着最根本的生活起居的舒适便利。

 

 

尺度在物理维度上,包括距离、比例、光影、声音、温度、时间。这些需求源自人本身,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对于空间的把握与认知最早正是来源于自己的身体,即所谓的“身体尺”。用已知的身体来测量世界,将世界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也决定了尺度在空间中的先决性地位。

 

距离的远近、比例的均衡与失序、光影的明暗、温度的冷暖、时间的快慢,都在二元辩证的关系中存在,此消彼长间,在变幻的张力中延展着空间的生命力。

 

中国美学家李泽厚将自己的哲学说成是度的哲学,即寻求尺度在精神上的一种“恰到好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正是对于适度的追求。

 

 

美学

 

于理性的尺度之外,最初被鲍姆加登定义为“感性学”的美学,是探讨空间绕不开的第二个基本点。仅有理性衡量的尺度还不够,感性认知的美学才能完成空间的最终升华。

 

 

黑格尔说“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并将其分为三大类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徜徉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美学经历了一个从神——王——人——自然的过程,艺术品从高高在上的教堂神学到宫廷皇权,一步步解放出来,逐渐关注起普通人,也进入到普通人的私宅空间。

回望东方美学的发展,我们会将目光投到最为辉煌的宋代美学,极尽生活之美之能事,简雅趣味,各类艺术都发展到极盛。

 

 

日本美学的物哀、幽玄、侘寂特色,也是东方美学的典型代表。为私宅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精神相通的养分。


打完尺度与美学的“大厦地基”之后,方可展开对私宅空间的深层精神意义的探索。首先,我们要讲的是成都的在地人文,这也是我们有别于全国其他不同地区的独特个性所在。

成都,自古蜀国原始部落定居之后,至今3000年间未易其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司马相如气势恢宏的汉赋,到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到杜甫“花重锦官城”的白描,再到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酣畅,钟灵毓秀的“天府之国”滋养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名人。


如今,成都更是凭借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作为西南地区的重镇城市,慢慢崛起为全国新一线城市之列。以茶酒、蜀锦、变脸、火锅、熊猫等“有声有色”的在地符号交织成的闲逸“慢生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乐此不疲。

成都不仅坚守着数千年来的在地历史人文,更对新兴事物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融入,拥有极大的包容。当我们徜徉漫步在成都的地标性建筑远洋太古里,依旧能够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川西旧居的岁月感与新潮奢侈品店的国际化脉动,二者混融一体,魅力与张力都妙不可言。


作品中的人文


作品《艺境云巅》,充满意蕴的“天际线”设计,即是业主在世界不同城市之家的一个缩影与象征,从里约热内卢到纽约,从伦敦到巴黎,再到回归成都,从漂泊世界到落叶归根,深藏内心的归属感在这里找到了最好的落脚点。

正在进行的锦官新城项目中,从《华阳国志》的古蜀志中汲取灵感,采用了张仪筑城的“龟化城”地图进行构思,推门而入,脚踩在古蜀地图勾勒的铜板路上,感受来自历史的厚重感。


在新办公室的设计中,我们将川西林盘的构思引入其中,将成都人伴林而居的风尚表达出来。以田园肌理为基底,师法自然,构筑林盘的城市绿岛结构,以人、植物、动物群落和谐共生载体为蓝本,打造公司、个人与环境、城市的多元化共生生态圈。

纵观世界住宅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艺术在私宅设计中的地位日益突显。这也与我们一贯坚持的设计“科技、自然、生态、艺术”的方向相暗合。


我们与成都青年艺术家合作,将一些独具当地人文性的艺术品引入到私宅设计之中,不仅是成都符号,更是内在精神力的承载。


作品中的艺术


作品《白麓》的餐厅中挂有一幅来自四川雅安的画家侯俊杰的《玉兰》,与室外的树枝交相呼应,好像在墙面开了一扇窗。

作品《清麓》中的《谜鹿》与《上善若水·观澜》系列,也都与空间混融一体,将东方意境的表达诠释得淋漓尽致。

作品《雅痞潮》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未能如期与大家见面,在ART U设计课 · 嘉年华重庆站中,我们提前为大家展示了作品细节。酷黑空间与潮玩所标榜的当代艺术,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私宅居所。

正如陈丹青先生所讲的那样:“艺术顶顶要紧的,不是知识,不是熟练,而是直觉,是本能,是骚动,是崭新的感受力,直白地说,其实,是可贵的无知。”

艺术,并非无本之源,它源于我们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它是丰厚在地人文的馈赠,与潮流和大牌不同,它是生活中的一片绿洲,使心灵不至荒寂。它能够在浩瀚如烟时空变迁中,以其独特的生命表达散发出新鲜流动的气息,陪伴着世代的人类在有限的行止之内深拥无限精神的福祉。

从尺度与美学到人文与艺术,私宅空间与人的关系自始至终都密不可分,从最基础的舒适便利的理性适度,到丰富情操的感性的美学认知,再到寻找自我之根的在地人文与艺术精神力的求索,秩序与浪漫,大众口味与特立独行,私宅空间从来都不是单一、固定的存在,它充满着变数,充满着无限丰富的可能,万变不离其宗,“人”作为理性与感性的发出者,作为人文与艺术的追求者,决定了私宅空间的气质秉性,挖掘人的外部与内部的生活需求,始终都是私宅设计的根本所在。